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狂砸数十亿!新一轮“双一流”创建高校,定了!
高校动态     更新时间:2025-03-27 浏览量:17 次

资金是撬动一流学科建设的杠杆。为了支持省内高校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各省政府、财政厅往往都会下达一大笔资金,为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月3日,山东、陕西纷纷宣布给高校“双一流”建设“发钱”——山东2025年拟下达12.25亿元、陕西每年投入9.3亿元,专项支持“双一流”创建高校的潜力学科冲进下一轮“双一流”!

下一轮“双一流”,谁将是最大赢家?

 

多省拨款数十亿,争创一流

202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面对“双一流”扩容的重大机遇,全国各地的高校是否能够打一场漂亮的“身份翻身仗”,成败在此一举。

各地方政府积极撬动经济力量,在“双一流”专项建设上“砸重金”支持,部分省份累计已达40-50亿,表明其奋力托举省内高校冲刺一流的决心!

 

作为高教界的“顶流”——“山河四省”,在教育的舞台从不缺席!

山东乃文泽之地,向来“重教”。2025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布部门预算,用于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资金达12.25亿元,重点支持省属高校10个潜力学科建设!“华夏文明摇篮”之山西,2024年投入高等教育“百亿工程”40亿元,重点支持四个方面工作,其中包括支持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底蕴深厚的河南,在“十四五”期间省财政安排55亿元的建设引导资金,遴选出7所“双一流”创建高校的11个一流创建学科,支持力度之大在全省前所未有,从国内来看也不多见!

全省仅有1所“双一流”的江西,近年来在瞄准一流目标上费尽心力!2024年省财政厅下拨11.2亿元,除了进一步提升南昌大学的一流大学地位,拨款6.2亿重点支持2个学科,剩下的5亿旨在扶持新的“双一流”学科,包括9所高校的9个重点建设学科。

图源:江西省财政厅

高校相对富裕的湖北,也卯足了劲往前冲。每年的10亿资金分配给11所高校,包含武汉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武汉纺织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湖北大学的生物学、江汉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4个重点学科,以及7个培育学科。此外,省财政厅2024年还下达了“双一流”改革发展补助项目中央资金3亿元,其中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的资金超2000万元!

 

高校领“红包”,学科建设蒸蒸日上

在各省“双一流”建设资金的资源分配方面,不少高校和学科获得政府的重点支持。在经费的撬动下,高校的学科发展蹄疾步稳!

武汉科技大学2023年度“双一流”建设资金(改革发展补助项目、学科建设补助项目)共计约4.7亿元。学校以材料学科为牵引,相关技术在国际处于领先位置:材料学部牵头的《高温工业轻量耐火材料制备及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项目,获202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是唯一获奖的省属高校;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耐火材料高温耐压强度”标准项目顺利通过ISO国际标准。

除了科技进步,学校还在其他方面成就卓越。学校202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是湖北省属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唯一获奖学校;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滚动资助;新增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各1个,均为省属高校零的突破……这颗材料界的耀眼明珠,正在学科发展中迅速起飞,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每年前进10余名的速度亮相中国、走向世界!

“情系水利、禹脉相承”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4年水利工程学科“双一流”创建专项经费支出金额达9997.75万元,预算执行率100%!

过去一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项目”成绩耀眼。水利工程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牵头申报的“基于重力卫星的地下水监测与预警技术”和“长江黄河百年尺度水资源演变与洪旱风险评估”获批2025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黄专项)。“大成果”喜讯频传。学校在Science、Nature正刊发表论文3篇,刘俊国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荣获大禹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另主持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学校申报的“水资源演变与智能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名医大家辈出、坐落于医圣张仲景故乡的河南中医药大学,2024年共计支出省财政拨付“双一流”创建资金5610.62万元,全力推进中医学创建“一流学科”!

2024年,河南中医药大学实现科研平台建设跨越式提升,国家医学中心项目获批中央资金2亿元,正式进入建设阶段;新增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5个。学科规模进一步扩大,成功获批中西医结合博士点,实现中医、中药、中西医3个骨干学科一级学位博士点全覆盖。科研人才储备继续保持优势,李建生教授、张志娟教授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如今,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的学科影响力与日俱增,在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已上升至第8名!

 

资金“滚滚来”,更需“好好花”

2024年11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管理是“双一流”建设存在的重点难点之一。“双一流”高校的资金使用管理亟待优化!

 

资金来源多元化

当前,建设高校资金来源仍以财政拨款为主,多元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撬动社会力量投入的能力还需提升。有学者分析了陕西省面临着高校数量多而地方财政收入低的客观实际,这种情况可以被形象地比喻为“小马拉大车”。为此,陕西省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亟需建立健全校友基金会等多种渠道,广泛筹措办学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努力提升经费来源的多样性。

 

资金使用高效化

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省级、校级均出台了《“双一流”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并定期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实现资金的动态调整。考核的存在,避免了高校在资源倾斜中“躺平”。结合中部某省2023年度高校“双一流”专项自评报告,14所被评价高校绩效得分为92.8分,扣分项之一是某理工大学本科“双一流”建设4个项目完成后未及时组织验收。此外,部分高校专项预算执行率低,如某工业大学收到专项资金4784.11万元,合计使用2751.48万元,预算执行率仅为57.51%。让高校自查自纠、及时整改,才能避免专项资金沉淀,保证经费更好发挥效益!

需注意的是,未来学科竞争不仅仅是“财力比拼”,一味依赖资金也不是长远之策。

在“双一流”创建进程中,往往存在“边际效益递减效应”——当学科基础薄弱时,资金投入效果显著;但达到一定水平后,需更多依赖制度创新而非单纯增加投入。因此,资金并非学科建设的唯一决定因素,学科文化、管理制度、学术生态等同样重要!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