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转专业流出183人!工科“天坑”,出局!
高考复习     更新时间:2025-05-22 浏览量:12 次

土木,逐渐成为“转专业大户”。

5月,长安大学、中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公布2025年本科生转专业名单。统计后发现,土木类专业的转出学生人数是最多的,而转入的学生几乎没有。

长安大学2024级本科生转专业公示名单中,土木类专业转出202人,转入19人,减少了183人。中北大学也公示了2025年度转专业名单,土木类专业转出86人,转入人数为0。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2024年,四川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相继传出超50、60名土木类专业的学生大规模转出的消息,重庆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也减少了超30名土木学生。

此前,“同济大学2022年在河南招生断档”“2024年宁夏一位考生438分抄底同济大学”等事件引起一片哗然。曾经的“基建狂魔”——土木工程,怎么被学生抛弃了?

 

被全网劝退的土木,到底“错”在哪儿?

中国基建狂飙的“黄金十年”,少不了土木人的贡献。高铁、摩天大楼、长桥横跨以及房地产,皆为土木人创造的财富神话。那个年代,“三总五项,百万年薪”不在话下。

令人唏嘘的是,那些终将逝去的辉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前不久,2025年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一则研究生调剂复试方案引发热议。学院拟招收调剂考生184人,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0814)下的3个专业调剂招生计划为23人,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的调剂名额更是高达150人。上百人的调剂数字让无数同行人沉默。

图源:北京建筑大学

在这背后,土木的困境本质是:土木,并没有被这个时代坚定地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基建新建项目需求锐减,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房企施工项目开工量大幅下降。土木行业日益萎缩,在公众心中已成为“夕阳产业”。

与此同时,教育跟不上行业转型需求的脚步。如今,传统施工模式正被智能化技术冲击,数字建模、自动化机械挤压基础岗位空间。但行业教育体系未能及时转型,大量毕业生仍停留在传统技能层面,出现低端岗位过剩、高端人才紧缺的矛盾。未来,兼具土木专业与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

对个人而言,工地驻场成为土木人的宿命。施工现场条件艰苦、孤身住着小板房、“最难考的证就是结婚证”……诸如此类的艰苦环境,让许多从业者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繁华中耐不住寂寞。

于是,“打灰”打着打着“提桶跑路”,早已屡见不鲜。“转行”,成为了土木人的人生履历高频词。

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显示,2024年,建筑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比上年末减少833.21万人,降幅高达12.26%,打破10年来最低纪录。

2015-2024年建筑业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增长情况

(图源:《2024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

 

改革转型之路,“扭扭捏捏”

2025年,是智慧教育元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正式启动。《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阐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高校也正在为传统学科褪去土气,在课堂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变革中重整旗鼓。

当下,人工智能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形成新的学科领域成为历史必然。高校纷纷通过建立新专业的方式将人工智能融入土木工程,开设“智能+”专业,如智能建造,以此谋求新的出路。

然而,社会各界一直存在争议,质疑其是否只是“旧酒装新瓶”。

 

“战又不战”,创新改革不彻底

一方面,建立新专业,只是小范围试点。旧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革进程较为缓慢,依旧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这意味着并不能给所有土木工程大类学子提供相同的培养资源。

从2017年同济大学首先创办智能建造专业以来,到2024年总共有201个智能建造专业点建立。但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4年底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现有的544所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学院中,新开设的智能建造专业在土木工程学院中只占29.6%。

另一方面,相关课程的设置仍不完善。大多数院校只是引入或者科普人工智能技术,实质上尚未在土木工程的教学方案中真正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一组数据为证:仅22%土木院校开设三门以上的人工智能课程,不足15%的土木院校大一和大二学年均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AI相关课程作为土木必修课开设的比例不足一半。

这表明,尽管现在高校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上都逐渐意识到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但培养方案改革仍处于初步阶段。

 

“退又不退”,不肯忍痛割爱

早期,土木工程凭借专业高热度被大量高校增设,招生人数逐年攀升,导致行业人才严重过剩。

然而,土木工程很少出现在停招、撤销专业名单中。

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近10年(2013-2022年),仅9所高校撤销了土木工程专业,包括集美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此前也传言山东大学拟撤销土木工程等7个专业。

 

破局新生,前面是N+条大路

一般而言,人工智能+土木,是传统工科改革创新“最常走的一条路”。

2024年12月底,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智慧建造与运维系获批成立,将全面负责智能建造相关专业和学科的建设。智慧建造与运维系的成立旨在瞄准土木工程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国家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等建设和运维智能化升级迫切需要。该系的成立,标志着东南大学在智能建造领域迈出新的重要一步。

图源:东南大学

山东大学是全国首个设置“工程软件”专业的高校。该专业于2024年招生,依托土建与水利学院培养,突破了传统工科教育学科专业壁垒,以基础课程(数学/力学)、计算机和软件类课程、工程类课程等多学科交叉为基础,旨在培养“工程+软件”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构建土建类专业动态调整评估指标体系。每年按指标对专业量化评分,连续两年分数最低的专业,采取缩减招生、停招或转型改造措施;分数排名前两名的专业,给予资源倾斜。学院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分化出“智能建造”“绿色土木工程”等方向;增设“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数字化核心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建造能力。

当然,学科交叉,不是只有人工智能,“万物可交叉”。

同济大学制定了“土木工程+”菜单式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与数学科学学院联合开设“数理强化班”,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联合开设“力学实验班”,与法学院联合开设“土木-法学”复合人才实验班……为跨学院、跨学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例如,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法学”双学位项目便是一次创新尝试。

图源: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搬砖头、盖房子,更勾勒出一座城市的诗情画意。

当今时代,新基建项目的建设如火如荼,土木专业并不一定一直悲观。一些土木类专业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在诸如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以及半导体设计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和智能施工,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应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终将明白:土木行业从未消失,它只是在用更高级的方式重塑人类文明的物理载体!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