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仅6年!从本科,到博士
高校动态     更新时间:2025-05-19 浏览量:5 次

从本科到博士,最短可以用几年完成?

一般来说,如果每个环节都顺利,所需时间为4年本科+3年硕士+4年博士,一共11年。但是,博士延毕的比例逐年升高,且博士毕业到独立科研还有转换过程,科研人才最具创新活力的黄金十年已所剩无几。

为了加快拔尖人才培养,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透露了2025年本科招生政策,今年新增多个项目,其中包括实施本博贯通培养的“卓越班”。学生前3年完成本科学业,后4年进入博士阶段学习,7年可取得博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新设立的顶尖创新人才班,明确表明探索6至7年内本博贯通,这意味着,从大一到获得博士学位,最短仅需要6年。

本博贯通模式推行下,拔尖人才培养再提速!

 

直通博士的“快车”

什么是本博贯通?通俗来说,它是一种“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模式,选拔有学术志向且有优秀潜质的本科生乃至高考生,在本科毕业后直接在本校读博,跳过传统的硕士阶段,尽早开展尖子生培养。

这一招生模式,原本只在临床医学等个别专业应用,近年来,本博贯通在越来越多高校和专业落地,更成为众多高校招生宣传中的一大“热词”。

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已经开设了本博贯通培养项目。

目前,高校对本博贯通的选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置单独专业,从填报相关高考志愿的考生中选拔。另一种则是入学就读一段时间后再选拔,如武汉大学2024年开设的“雷军班”,首次招生计划选拔30人。其中,面向高考招生15人,在大一新生中选拔15人。

那么,选拔出的“潜力股”如何保质培养?

纵观高校本博贯通培养的各个环节不难发现,招生专业的设置不仅聚焦国家急需,更与本校特色强相关,并且在教师队伍、科研资源等方面,学校都拿出了高配置,全程护航。

 

王牌专业,超常规培养

最早创办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等教育的上海交通大学,在2024年首次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强基计划“旭华班”,截至今年3月,“旭华班”已有47名学生在读。班级采取单独编班授课,开设与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课程,学生可以在大二或大三直接确定研究方向并选择导师,大三结束后可申请提前开展学术研究、修读博士阶段的课程。夯实理论基础是一面,能在实践中创新才是最终目的,“旭华班”依托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基地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鼓励学生提前介入科研,最大程度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一生一案、大四修完博士阶段70%以上课程、全院最优秀导师团队任选……天津大学以排名全国前三的化工学科为试点,成绩前15%的学生自愿参与,探索“3+1+4”的本博贯通计划。以往本硕博每个阶段,学生都会选择一次研究课题,现在,学生一旦加入计划,研究方向就不能轻易改变,确保了科研更有连贯性。同时,学院组织了元英进院士等49名专家,帮助本博贯通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基础研究方向。未来,该计划还将推广到校内理学、材料、环境、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尖班”是目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年限最短的。“尖班”从未来技术学院遴选,由韩杰才、刘宏、冷劲松等院士担任导师,涉及航空航天、环境科学、计算机等多个新工科领域。进入尖班后有两个阶段,大一大二是画像阶段,根据学术表现、研究潜力和专业志向等,由院士导师判断是否进入下一成长阶段。从兴趣引导、课程重构到革新评价标准,哈工大全方位支持,让学生早进入“博士状态”,在大科学、大项目、大系统实践中成长。

 

不止理工,人文社科也试水

目前,本博贯通培养模式集中在生命科学、计算机、电子信息类等学科,这些学科多属于理工科,相比之下,人文社科、经管类学科、农学类直博生招生数量较少,不过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启这些学科领域的“本博贯通”育人探索。

例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今年将启动本博融通班,设立数理经济拔尖班(本博融通),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显著”的国际化、研究型人才,班级面向理科试验班(相辉学堂)及经济学类专业开放遴选,入选者100%具有保研资格。

在华南农业大学,“新农学创新班”依托作物学一级学科,配备以院士为首的最强导师团队,每年在全校大一学生中选拔。入读后,学生在不同实验室“轮转”,提前探索研究方向,双向选择完成博士生导师匹配。创新班的培养年限一般为8年,实行“一张表”递进式课题体系,前4年就能统筹按照本科和博士阶段的课程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进行学习,后续不必重复修读课程,学习和培养效率大大提高。

 

读不下去怎么?分流退出

总的来说,本博贯通,实现了本科与博士教育的无缝衔接,有助于让更多有科研潜质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业和研究上,不用为科研以外的问题操心,比如“卷绩点”。就高校而言,可以更专注地为国家培养更多储备人才。

导师角度来看,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臻指出,在基础学科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长学制优势明显。“学生用5年时间沉下心来做科研,不会再为3年发不出一篇论文干着急。”

但是,本博贯通不意味着读博有了捷径。

先行入选各类“创新班”的学生们,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的高标准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且本科阶段前三年的平均绩点需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推免资格条件,才可以真正获得读博的资格。

此外,学制变短,六七年就要博士毕业,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必定比常规学制下的同学要更多,学生自己能否适应也十分关键。

如果学生选择了本博贯通,但中途读不下去了该怎么办?目前,本博贯通基本都设置了退出通道。

比如清华大学行健书院“本博贯通”培养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学生本人可自愿退出本博培养计划。天津大学在博士阶段的中期考核后,设立硕博分流环节,学生可以选择转硕或继续读博。浙江大学则每个长学期或每学年对学生进行评估,实行预警和退出机制。退出项目的学生可转入本学院相关专业学习,所修课程及学分由学院认定和转换。研究生阶段,如学生无法达到项目培养要求,实行分流退出机制。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导师可根据情况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微调,以院士特色班中航天方向的“小卫星班”为例,该班没有环境领域的课程,但如果航天班的某些学生进入“尖班”,所选导师是环境领域的,便会在他们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一些环境领域的课程,确保学生在淘汰退出后,能够顺利回到原来班级继续深造。

虽然高校不断推进本博贯通培养的探索,但在现阶段,除了需要建立更合理的分流淘汰机制外,这种模式依然面临很多待解难题。比如,如何提升直博生的课程满意度、如何克服单一导师长时间指导带来的思想僵化等。

对于这些问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认为,本博贯通并非一定要待在同一所高校、由同一位导师培养,更理想的做法是跨校、跨学科培养。“学生需要在交错变化的环境中遇到不一样的导师和同学,不断吸收外来观念、激发创造性。”

本博贯通是一张好牌,但要打好更不容易。未来,这一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个性化探索,仍需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试炼和进步。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