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地性历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性之一,根据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我国2868所普通高校,部属高校仅有118所,地方高校占比高达95.9%。当高教改革聚焦到专业设置层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一定是调整的重要方向。
当专业设置和区域发展错位,人才培养就得打个“问号”——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被需要的吗?在全国各地,不乏一些“天坑”专业因办学定位不清楚、不匹配,以致出现毕业去向落实率连年走低,甚至跌至0%的情况。无处诉苦的大学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图源:陕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提升本科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工作。此前,黑龙江、浙江、河南、重庆、陕西5个省市已在指导下率先开展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提升工作试点。
4月25日,2025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地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围绕《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等工作交流研讨。
怎样通过专业设置优化帮助学生逃离“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专业设置怎样才算是与区域发展“匹配”?从2024年度各地新增特设专业的情况和有关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改革方案中,我们可以一窥各地专业设置的方向和特点。
1232个特设专业,服务区域发展
特设专业,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所设置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而这类专业的设置需求,又往往和地域挂钩,毕竟最直接的人才培养需求方,正是高校所在地。
根据统计,2024年度全国共新增1232个特设专业点,从学科门类来看,主要分布在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专业超半数,占比58.2%;从地域来看,山东新增125个特设专业点,为全国最多,其次是河南、江苏、广东等高教大省。
细看各地新增专业,各有不同。2024年度新增特设专业最多的山东,在设置方向上,推动高校主动服务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金融等“十强优势产业”和11条标志性产业链,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
以现代金融这一优势产业为例,临沂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布局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跨境电子商务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今年第二年招收本科生的康复大学,本次新增神经科学、生物材料、智能医学工程3个特设专业,致力于培养康复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亦与山东在医养健康产业的布局契合。
新专业设置方面,作为航空大省的陕西,抢当低空经济的“排头兵”,西北工业大学瞄准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这也是教育部首次建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下新开设的国家特设控制布点专业(专业代码后以“TK”表示)。除了西工大,全国还有6所高校同批增设了该专业,分布在北京、江苏、广东等低空经济领军省市。
而在四川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生物质能使用研究之际,四川大学今年在全国首次开设生物质技术与工程专业,使新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能支撑制革、制浆造纸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又能适应新兴生物质产业发展未来需求。
试点→全国覆盖,势在必行
2024年,教育部重点指导黑龙江、浙江、河南、重庆、陕西率先开展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提升工作试点。5省市探索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围绕区域千亿、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172个跨校特色专业集群。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开展这项工作。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适配”“契合”,一向是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重要方向。此次“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提升工作”,也并不是首次提出。
2024年7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曾提到,要加强省级统筹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引导高校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
同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针对高校动态调整学科专业,教育部副部长吴岩透露,将在提高三个适配度上下功夫,其中之一就是: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
今年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上提出,要把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作为改革重点,……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精准匹配,三方共赢
专业设置和区域发展精准匹配,是为了实现地方、高校、人才三方共赢。据统计,2024年度共有658所高校新增特设专业,其中,北京交通大学新增11个,为全国最多,且均为国家战略发展急需领域专业或交叉学科领域创新性专业。位于山东的临沂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新增8个特设专业,新增数并列地方高校首位。
作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临沂大学紧密跟踪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形成了现代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9个应用型专业群,包含59个专业,占在招专业总数的71.9%,2024年度新增的8个特设专业中也有7个是新兴专业;学校与临沂市联合成立山东省首个碳中和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升级需求;近几年毕业生留“临”率超3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和工作胜任度均超过97%,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临大贡献”。
2012年在全校层面启动本科专业评价工作,2019年一口气关停33个适用性不高、办学能力不强、招生就业不好的专业——作为江西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昌大学深知,地方高校资源有限,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要打造“人才赣军”,南昌大学始终冲在全省高校最前列。近年来,学校重构学科专业布局,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比如经济管理学院如今只保留5个本科专业,个个都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科资源得以更好汇集。
如何做到精准匹配?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的匹配工作上已经先行一步,或许能为本科院校提供参考。在广东揭阳,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产业办专业,重视专业设置与揭阳重点产业无缝对接。2022年度,学校的专业布局与揭阳市的重点产业需求完全吻合,实现了专业设置与揭阳市重点产业100%匹配。
图源:揭阳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分析报告》
除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关键是在地方和学校两个层面下功夫。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指出,各地首先要梳理建立本区域的重点紧缺专业、改造升级专业、限制撤销专业“三张清单”,以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倒逼专业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专业;学校方面,则需结合自身定位、立足产业需求,以专业结构优化为核心,集中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专业,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基础。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已成为一批高校专业调整的行动指南。不过,提升匹配度只是第一步,专业结构优化后,更关键的是专业内涵建设,新瓶装旧酒让“天坑”专业“套壳”招生只能是自欺欺人。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