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解读
报考指南     更新时间:2025-04-27 浏览量:6 次

天津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经公布,那么,该学校的强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怎么样?据了解,该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接下来易单招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天津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内容介绍,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专业基本情况

  天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所依托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历次国家学科评估皆名列前茅,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全球第10。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生培养体系

 

二、历史底蕴

  1934年天津大学邓曰谟教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五缸汽油飞机发动机

  1952年潘承孝教授、史绍熙教授等创办了内燃机专业,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同类专业之一

  1953年成立天津大学热工教研室

  1965年吕灿仁教授与天津冷气机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水冷式热泵空调

  1981年国务院批准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专业

  1986年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7年动力机械及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11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2015年获批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23年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战略重组

 

三、优势特色

  天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所依托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院士、ESI高被引学者、国家级领军人才及国家级青年人才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科前沿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学科研工作者。本学科拥有 “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热研究培训中心”、“轻型动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3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以及4个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创新团队、国家外专局引智基地)3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并且联合21家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组建“节能环保内燃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和“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局面。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近十年来,获国家科技奖励5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在内燃机燃烧、先进动力循环、新能源利用、燃料电池技术、制冷与热泵技术和储能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形成了规模与特色,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四、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4人教授和研究员44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42人实验人员8人。其中,包含5名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人,后备青年力量2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教学名师、各类高层次人才、教授、副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将带来“大师引领,名师授课”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资源

  1.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大学)

  2.天津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

  3.天津大学-潍柴动力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4.内燃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5.中美超级卡车能效联盟

  6.先进发动机控制国际合作中心

  7.国家级一流本科生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内燃动力装置燃烧与热力学循环虚拟仿真实验、内燃机原理、理性的胜利: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

  8.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传热学》、《热能与动力机械基础》。

 

六、科创竞赛

  近年来,专业学生90%参与科研攻关,其中有30%加入导师科研项目团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以学生一作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专业同学100%参加科创实践竞赛,近两年专业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特等奖、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

 

七、就业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保送、考取研究生及赴国外深造的比例超过70%。国内深造机构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以及中科院下属等科研院所。国外深造高校包括美国普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部分毕业生选择去新能源、储能、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制冷空调等行业工作。

  近年“本-硕-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

  2025届本科生淡泓臻

  本科期间独立作者发表论文“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othe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收录在Springer nature网站国际会议论文集《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Mineral Resource》。即将前往美国普渡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2023届本科生陈煜

  本科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包括:国创赛金奖、“挑战杯”金奖、“挑战杯”特等奖、节能减排特等奖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科创竞赛奖项。个人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自强之星。

 

八、培养特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立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突出、有责任有担当的能源动力及相关领域卓越人才。学生通过深植数理根基、融通能源动力-电气智能-机械力学-材料环境交叉学科,以及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多层次训练,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突出的科研实践能力和交叉融合创新能力,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本专业还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教协同育人。

  ✦院士领衔的"一生一策"导师体系

  ✦本硕博贯通的顶尖科研训练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尖端课题实战

  ✦覆盖先进动力/氢能/储能/燃料电池等国家急需方向的个性化发展路径

 

九、培养模式

  能源与动力工程强基计划重视基础知识、突出科研创新、关注个性发展、强调国际化。聚焦清洁能源转换、新型动力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等前沿领域,形成“四跨三融”的教学模式,以及从“基础”到“专业”、“创新”的阶梯化课程体系。单独编班,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设立学业导师、国际化训练与创新科研训练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学生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和基本科研能力训练。部分课程允许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课或去其他学校选课,在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群内接受科研实践和创新训练。进入硕、博阶段后,优先享受一等奖学金和科研补助,在我校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组开展项目研究。

 

十、流转与转段

  学院以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从学习成绩、科研能力、思想道德品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兼顾学生的个人意愿,实施分阶段考核和动态进出管理。流出的学生进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班(普通一批招收)继续学习。大四上学期仍留在强基班的,且符合我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学生将获得“转段名额”,在我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转段专业包括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能源动力等相关专业或服务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方向的专业。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