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中的生物技术专业到底怎么样?培养有何特色?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转段情况又是怎样的?接下来易单招网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强基生物技术专业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专业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2020年国家首批强基计划专业。自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共培养本科生300余名。2007年创办侯宗濂医学实验班,2016年创办化学生物学理科试验班,2022年实施基础学科卓越计划。经过13年基地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及近10年拔尖班的创新实践,探索了一套交叉人才培养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生物-医学-工程融合发展,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线粒体生物学等若干专业方向凸显优势,国际化培养能力突出的学科与专业特色。目前已形成生物学、基础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交叉融合的生命科学研究体系,形成了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平台先进、培养成效显著的生物学交叉人才培养基地。
生物学专业在QS2020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0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药理学与毒理学”4个学科入选ESI前1%学科。专业拥有ESI高被引学者、国家青年千人、国家省部级优秀人才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科前沿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学科研工作者,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技术开发、应用及转化能力,使其成为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及生物技术行业中起引领作用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生物技术强基计划重视基础知识、突出科研创新、关注个性发展、强调国际化。构建学院与书院协作的双院育人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融通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及从“基础”到“专业”、“创新”的阶梯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兴趣培养,通过开展“四个一百”育人行动,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迁精神宣传教育、学生知心工程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与世界胸怀;通过设立学业导师、国际化训练与创新科研训练等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生物技术(强基计划)将面向“生命科学前沿”及“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扬“厚基础、重交叉、求实践、强创新”的教育理念,打造“生物为纲,生医工融合”的生命科学领域复合型拔尖人才!
师资队伍
具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名院士(1名加拿大、2名双聘),5名国家领军人才,12名国家四青人才,2名爱思唯尔高被引中国学者,1名全球前1.5%顶级科学家,将带来“大师引领,名师授课”的学习体验。
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具有优质的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2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打造了三位一体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生命科学‘5+1’创新实验室、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平台以及校外现代化高水平实习基地。通过多平台协作和跨界融合,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实验与科研训练,贯通学生产-学-研实践与转化能力。
“大师请进来,学生送出去”的国际化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具有多个联合培养项目和国际科研合作实验室,选派学生前往哈佛、耶鲁、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交流和学习,学生国际化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
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哲学思想、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强烈的交叉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追求前沿科学研究,有志于服务国家生命医学科学领域重大战略需求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基础生物学新时代杰出创新人才。
目标一: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恪守学术诚信。
目标二:
具备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深厚广博的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基础知识;能较熟练地进行专业期刊的检索和阅读。
目标三:
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高效掌握知识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学术表达能力。
目标四:
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目标五:
具有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力,具备求实严谨、锐意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具备终身求知精神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相关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
(一)本科阶段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根据选修专业方向不同可获取基础医学或者生物医学工程辅修学位
(二)硕博阶段
学制:学习年限5-7年
授予学位:
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生物技术)
工学硕士/博士学位(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基础医学)
1.采取“夯实基础、国际视野、尊重个性、跨界融合”培养模式,面向“生命科学前沿”及“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扬“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构建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三制三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生物为纲,生医工融合”为特色的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2.建立了科学选才、夯实基础、交叉育人的培养体系和“两阶段三渠道四模块”的人才甄选机制;课程体系建设上强调夯实数理基础、强化生物基础、凸显生医工交叉融合特色,旨在打造一流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拔尖复合型人才。
3.配备学业导师,组织学生二年级起进入科研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做好学业规划,开展学术研究,增强创新能力。
4.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三年级起纳入“优本计划”,可提前修读研究生阶段课程。本科阶段培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按照培养方案实行跨学科交叉培养。
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大类平台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和课外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类课程由公共课程、模块课程两部分组成。公共课程含思想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大学英语、体育及劳育等;模块课程含通识类核心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
大类平台课程
大类平台课程由数学和基础科学课程和专业大类基础课组成。数学和基础科学课程含高等数学IV、大学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Python等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含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课程。
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包含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分为生物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3个模块/方向,包括结构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课程。
此外,可根据模块/方向,选择修读生物统计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交叉专业辅修课程,完成全部课程及毕业设计后获得辅修双学位。
集中实践
除军事训练和毕业设计外,含科研思维训练、创新能力训练、电工实习、专业实习等集中实践课程。
课外实践
学生处统一提出课外 8 学分要求以及实施办法。
生物技术/基础医学(4个方向)/生物医学工程。
强基学生在三年级末根据本科阶段培养方向进行研究生转段,25届生物技术专业转段方向为: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