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从1.0迈向2.0,复旦大学用AI大课驱动教与学融通改革
高校动态     更新时间:2025-03-27 浏览量:15 次

近年来,复旦大学着力发展科学智能,2024年启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模式改革会战(“AI大课”1.0版),打造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加快构建科学智能创新生态;2025年启动AI驱动的教与学融通改革(AI for Education,AI4E),推进“智学”“智教”“智评”“师生共创”等全要素协同发展的AI赋能教育教学变革,推动“AI大课”从1.0向2.0迈进。

 

高质量构建“AI-BEST”课程体系

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特点,以及学校“普及圈”“核心圈”“进阶圈”对AI及AI+人才的精准培养需求,学校构建了本研融通的进阶式课程体系“AI-BEST”,该体系将通识教育、核心技能、学科知识、垂直领域应用有机结合,致力于实现三个100%的渗透目标: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专业。2024年,学校立项AI-BEST课程116门,2024-2025学年共开课121门,共计7500余名本研学生修读,基本实现AI-BEST课程全部开课。

复旦大学“AI-BEST”课程体系

 

高起点探索AI+交叉人才培养模式

复旦大学以AI-BEST课程为基座,打通AI+双学位培养路径,2024年获批设立23个“X+AI”双学士学位项目,首批有173名学生进入项目培养;2025年将继续遴选申报10余个“X+AI”双学士学位项目。为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校还从A+学科中遴选10个一级学科,建设“学术型学科博士+专业型AI硕士”双学位项目,实现AI硕士项目既有效服务博士项目科研,两个项目的研究又能互相交融。此外,学校结合“2+X+Y”交叉融通培养体系改革,建设一批AI+微专业(学程),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复旦牵头的“数据智能与商业决策”微专业已向华东五校学生开放。

 

高水平打造AI+赋能教育教学生态

为规范毕业论文AI工具的使用,并树立AI赋能教学的新理念,学校在国内高校率先发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使用AI工具的规定。复旦通过AI4E,促进师生共创塑造协同创新新形态,设立AI+特色专项,支持师生协作开展AI+研究探索,2025年首批支持30余个AI4E项目研究。同时,以“AI大课”为引领,推动教务管理的本研融通新机制,AI-BEST课程首次采用本研一体的课程代码编码规则,并向全校推广,带动课程建设、教务管理等本研一体化重构。此外,学校建立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中心,以此作为承载“AI大课”的新平台,统筹全校AI课程教学管理、支撑AI+实践实训和教学创新。为构建AI+协同育人的新生态,学校还与同济大学开展了AI课程的共建共享,以复旦“AI大课”支撑上海创智院建设,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AI人才培养新模式。

另外,复旦大学致力于推动AI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引领行业变革。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以智慧教室、主题实验室、数智化研讨室等分布式空间为载体,构建涵盖教育信息集成、师生实践创新、教与学策略优化等功能的新形态教与学支撑体系。同时,推进AI教创中心建设,统筹校级AI课程和师资团队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课程和新型教材,搭建AI实验实训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学校还全面推进AI赋能,包括AI-BEST课程和AI+人才培养项目、开发AI师培项目和AI教与学助手、实施AI4E特色专项、打造AI教与学智能体,并构建智能化教学评价体系。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