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
报考指南     更新时间:2025-05-06 浏览量:8 次

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学生的后续培养以及转段情况是怎样的?接下来易单招网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学科概况

  百年底蕴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文学院在百廿山大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901年秋,山东大学的前身山东大学堂正式成立,即设有中国经学、方言学等课程。201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评为A。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华传统文学修养6个教研室,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之外的所有专业方向。

  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古文字学方向成就突出。曾任教于山东大学的陈梦家、丁山、高亨、王献唐、殷孟伦、殷焕先、黄公渚、蒋维崧、吉常宏、田昌五,以及作为山东大学医学部前身的齐鲁大学的顾颉刚、钱穆、吴金鼎、胡厚宣、明义士等,都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作出成就。新时期以来,姜可瑜、冯春田、徐超、姜宝昌、杨端志、徐鸿修等先生在古文字学研究上也多有建树。1996年,专业开始招收文字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文字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该专业方向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山东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试点单位,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本科生。

  师资力量

  汉语言文学专业构建出从“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三个层次、梯次衔接有序的人才体系。现有专任教师100人。其中在岗教授48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75人,有博士学位者87人。现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科委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召集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各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四青”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7人,山东省齐鲁文化名家2人,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一级学会会长或前会长5人。

  古文字与出土文献方向共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6名,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7人;另有兼职人员5名。与古文字学相关的古典文献、训诂学方向专职教学科研人员9名,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6人。

  资源平台

  山东大学是国家级平台“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建设单位之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简称古文字工程)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该工程统筹全国优势力量,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的研究整理及其思想文化内涵的挖掘阐释,创新转化成果,服务时代需求,为文化自信夯实基础。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主要依托山东省高校文科实验室“山东大学语言科学实验中心”,该中心设出土文献实验室。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450万余册,其中古文字及相关学科20万余册。文学院、历史学院、考古学院、儒学高等研究院设有分馆,集中藏有出土文献、古典文献、先秦史、考古发掘报告10万余册。

  古文字强基班专用教室有古文字专门图书5000余册,以及爱如生基本古籍库、瀚堂典藏古籍库、籍合网-中华经典古籍库、汉达文库、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等电子资源。

  出土文献实验室藏书

  教研成果

  近五年,古文字学及相关学科共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8项;在《历史研究》《中国语文》《史语所集刊》《文史》《文献》等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4部。

 

招生培养

  培养方式

  施“3+1+X”学制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单独编班,单设培养方案。其中,“3”是指3年的本科培养阶段,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等;“1”是指1年的本研衔接阶段,针对本学科领域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计对应的衔接课程模块,学生可在导师(组)指导下修读其中一个模块;“X”是指研究生培养阶段,学生在选定的相关学科领域攻读博士学位,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6年,符合博士学位授予要求的将授予博士学位。

  转段方向

  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当年培养方案,2025级转段方向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古学、中国史、哲学等学科领域。

  考核调整

  强基班学生入校后,由学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考核与分流,考核通过者继续在强基班学习,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并选拔增补相同数量的优秀学生进入强基计划,增补工作原则上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

  在第三学年末,由强基学生所在学院与转段目录对应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进行转段考核,考核通过者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硕士生或直博生),进入第四学年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阶段(本研衔接);未通过者退出强基计划,转入相应专业的普通班学习。

  在第四学年末,根据本科毕业资格审核情况,对符合本科毕业要求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通过推荐免试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退出强基计划。

  在第五学年末,由学生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转段考核,考核通过者根据学生意愿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自愿放弃或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核心课程

  古文字概述、古文字基本技能与实验、《说文解字》导读、战国文字导读、秦汉文字导读、甲骨文导读、青铜器铭文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与作品精读、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通读与论文报告。

 

育人特色

  古文字学方向立基于传统,同时又有面向新时代和国际化的发展需求,专业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发展情况,完善“三全育人”模式。

  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突出专家引领

  学院专门为强基班学生配备高水平导师队伍,并在导师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术潜质与优长,实行跨院系、跨高校聘请。导师不但一对一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并就科研方向、学业规划等提供切实指导。

  2023级古文字强基班新生导师见面会

  重视阅读原典训练,加固专业根底

  强基班重视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突出“原典”教学,包括甲骨文金文导读、《说文解字》导读、《经义述闻》导读等。通论课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以课程带动阅读,使学生在经典浸润中提升对古文字学的认识,并为后续研究的开展筑牢基础。

  出土文献读书会

  实行论文报告会,创新学习方式

  强基班实行学年论文报告会制度,激励学生科研创新。学生于大二、大三和本硕衔接阶段各参加一次学年论文报告,自选题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后进行答辩,由专家组评议。实施论文报告会制度既可以切实锻炼学生的学术能力,也可锻炼其表达等能力。

  探索跨专业培养,拓展学术视野

  古文字学以古汉字和各种古汉字资料为研究对象,涉及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专业方向。强基班在课程设置上,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限制,实行跨专业培养,拓展学生视野。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学术实践

  为促进拔尖人才培养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强基班选派优秀学生至港澳台地区以及美、英、日、韩等国家的知名学府进行交流学习,并设立专项奖助学基金用于国际和地区间的交流资助。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