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哲学专业怎么样?学生的后续培养以及转段情况是怎样的?接下来易单招网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2025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哲学专业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 百年底蕴
山东大学哲学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源头可追溯至1926年。作为山东省“高峰学科”和山东大学“高峰学科计划”特色优势学科,哲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前150位,国内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
哲学专业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于2020年入选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培养专业,2021年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并主办《周易研究》《犹太研究》《中国诠释学》等高水平学术期刊。
●一流平台
学科建设依托平台有: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文化融通与汉语哲学创新平台等省级研究平台。
●一流师资
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6人,包括全国模范教师2人、国家级人才6人、山大讲席教授6人、山大特聘教授5人、泰山学者7人。学院教师获评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同时,绝大多数教师拥有海外学位或丰富的海外学术经历。在教学中,相当比例的专业必修课程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授课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教材课程
教材建设成就显著,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教学研究项目。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教材编写工作,深度参与了教育部“101计划”系列教材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编撰。
●招生人数
哲学专业强基班每年招收20人左右,专业招生名额以当年度学校的工作方案为准。
● 培养方式
强基班按照“3+1+X”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
●转段方向
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当年培养方案,2025级转段方向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史等学科领域。
● 高保研率
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100%保研。
●考核调整
强基班实施严格的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
本科阶段于第二学年末与第三学年末考核分流(均按8月为学年末计算),考核合格则继续进行强基计划培养。
本硕衔接阶段于第四学年末分流,决定是否进入强基计划研究生阶段(即考察是否能完成申请学士学位要求,并能适应本研衔接阶段学习)。
研究生阶段于第五学年末考核分流,决定是否进入强基计划博士研究生阶段(即硕博连读,此项由学生自愿进行)。
●个性化培养
强基班采取小班化教学与全过程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学院为强基班学生单独编班,并配备专门的班主任。同时,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在学院内自由选择、联系合适的教师担任导师。
●课程体系
强基班课程体系独具特色,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等方向,多数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学生需学习掌握至少一门第二外语(如德语、日语、圣经希伯来语等)。
●特色活动
学院定期举办学习成长交流见面会,院领导担任主讲嘉宾,为学生解读强基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规划、导师制度、考核分流等内容。
哲学学科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理论基础与卓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定位为拔尖学术人才、“哲学+”跨学科人才以及综合性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强化学生的通用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能力、交流能力)与拔尖能力(涵盖科研创新引领能力、知识交叉融通能力、实践开拓领导能力)。
1. 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贯穿于导论、核心、进阶、模块化课程的学习,以及系统的写作训练、多样的语言课程(汉语哲学、双语、全英、二外)和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学术社团、会议、论坛)。
2. 依托进阶课程体系、全程导师制和科研团队综合教学,提升学生的拔尖能力。
进阶课程体系包含原著研读、学术专题和前沿讨论三大模块,引导学生深入经典、聚焦专业、紧跟前沿。
全程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导师,从入学初期的导师团队,到高年级的论文导师和学术导师,提供个性化、全过程的学业指导。
科研团队综合教学模式将前沿科研力量融入教学过程,汉语哲学、古典学、因果科学与人工智能、分析佛学与易学、东方哲学、道德心理学等研究团队,直接参与本科生教学与指导,实现科教深度融合。
3. 哲学强基班为学生提供学术训练平台。
学年论文制度是强基计划学术训练体系中的一项核心内容。相较于普通本科生,强基学生能更早地接触并参与规范化的学术写作训练。
对学术研究怀有热情的同学,从大学一年级起便可联系导师,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学年论文写作工作。在第二学年末至第三学年初,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并提交开题报告。在第三学年上学期,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并在寒假期间完成初步评定。在第三学年下学期,学生参与“览岳”哲学本科生论坛进行最终评审,评选出优秀论文。
4. 学科精心打造多个品牌学术系列活动。
●学院开设“岳”品牌学术系列活动,包括“问岳”基金、“览岳”论坛、“望岳”讲坛、“寰岳”交流基金、“星岳”研讨班等,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术体验和展示平台。
论坛邀请校内外评审专家与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学年论文进行答辩,阐述研究的核心问题、论证思路、主要成果及创新点。专家评委就论文选题、逻辑架构、论证质量、学术规范等维度进行提问,并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
● 学院开设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讲座涵盖认识哲学论文特性、掌握具体写作步骤与技巧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学术写作要求与方法,提升其学术规范意识与学术水平。
● 学院坚持以研带教、科教融合,鼓励并支持本科生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
学院开设丰富的学生学术活动(与名校的联合论坛、《思想者》杂志、然登学术沙龙等)、社会实践项目(涵盖文化调研、支教、志愿服务等)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创项目)。在本科阶段,学生拥有翻译出版学术经典、发表CSSCI等核心期刊的机会。
5. 学院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
学院通过举办暑期学校和短期课程,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授课,举办学术讲座,引进前沿理论方法,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项目,与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了学生培养合作关系。同时,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出国(境)交流机会和资助,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 学院举办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课外活动。
学院组织学生参与世界哲学日主题游园会、观看具有思辨意义的经典影视作品等文化活动,并设有“乐智者青少年哲学”等重点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儿童哲学教育的实践平台。哲学系教师不定期举办读书会,培养学生的文本精读能力。同时,学生组织也不定期举办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
7. 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入学时,学院为强基新生精心挑选具有学术价值的书籍作为入学礼物,例如《论语》《理想国》,以及汇集院内教师代表作的《知新文萃》。同时,学院所在校区拥有中心校区图书馆和蒋震图书馆两座大型图书馆,中外文图书及学术资源丰富。
1. 在决定报考前,考生需审慎评估个人情况与哲学强基计划的要求是否匹配。
强基班学生在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换专业,因此,对哲学学科抱有浓厚兴趣,并有志于在某一哲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是考生选择强基计划的前提。
2.考生应充分考量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时间、精力以及决心,应对高标准的专业学习和哲学领域的学术探索。
强基班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相较于常规路径,学生能够缩短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但也意味着学生需接受强度更高、要求更严的学术训练。同时,强基班学生有更丰富的选修课程体系、更多学时和专业课学分要求。
3. 考生需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专业的学习任务,并成功通过各阶段考核。
强基班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需面临阶段性考核与可能的动态调整。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