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数学专业怎么样?值得就读吗?现在易单招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大数学专业相关内容介绍,供大家进行参考!
北大数学学科起源于1904年京师大学堂的算学门。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理科中便含有数学门。1913年秋北京大学数学门招收新生,标志着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学数学系正式开始教学活动。1919年秋,北大改“门”为“系”,蔡元培校长在厘定各系秩序时说道:“大学宗旨,凡治哲学文学应用科学者,都要从纯粹科学入手,治纯粹科学者,都要从数学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数学系为第一系。”1995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数学科学学院。
育人为本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坚持“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深入实施导师制,做实个性化培养,配置优质师资,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优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促进学科交叉、科教文理融合,深化学生国际交流等方式,以期把国内最好的数学生源培养成国内外数学界最卓越的领军人物。
二十多年前,在世纪之交进入北大数院的本科生如今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称为北大数学“黄金一代”。恽之玮、张伟、许晨阳、朱歆文先后获得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野奖,并受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特邀报告,刘若川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ICTP-IMU 拉马努金奖。
从“黄金一代”到99/00级之后的新锐力量,北大数学人一脉相承。许晨阳、恽之玮、张伟、朱歆文、董彬、刘毅、丁剑、李驰、刘钢、王国桢、汪璐、徐宙利、周鑫等13位99/00级之后的数院校友受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做特邀报告;林霖、刘一峰、唐云清、王虹、邓煜、孙鑫、张瑞祥、庄梓铨等一大批数院院友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斩获拉马努金奖、斯隆研究奖、科学突破奖-玛丽安·米尔扎哈尼新前沿奖、戴维逊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克雷研究奖、未来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等各项荣誉。
北大数学学子在校期间也在各类舞台上绽放光彩,有的被评选为优秀的学生代表,获评重要奖项,有的本科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如CPAM,NIPS,AAAI等;有的本科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启研”计划的立项资助;还有的在国内外大型数学竞赛,如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共计615人,其中国内升学人数为333,占比54.15%;境外深造人数为180,占比29.27%;就业人数为78,占比12.68%;其他24人,占比3.9%。
数学学院现有教师133人,中科院院士9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24人、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39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在国内外各类学科评估中,北大数学均位列国内高校之首。北大数院的师生们经过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奖励。
北大数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另有九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10年,姜伯驹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丘维声、姜伯驹、张恭庆获评“教育部教学名师”。
在前三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北大数院均名列全国首位。在2017年的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数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均为A+,并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在2021-2022年度完成的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数学与统计学均保持了前一轮的最高荣誉。
北大数院本科生阶段共有五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生物统计学专业。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强基计划遵循“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培养方针,学生在学术活跃的教师带领下开展本科生科研,加强科研训练,形成从入门到深入系统教育、从基础到应用全面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习优秀的拔尖学生,安排数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优秀教师,进行专项指导。
1. 凝练核心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北大数学学科借鉴国际一流大学课程体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培养方案,体现加强专业基础的培养理念。
2. 导师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院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其进行本科生科研。列入导师制体系的教师均为学科资深专家以及数学各领域的活跃专家。学院组织科研宣传会、科研汇报会、讨论班、师生交流会等各类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 小班化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为配合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深度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开设小班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广度,开阔学生视野。
4.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本科科研训练
学院安排学术上非常活跃的年轻教师对计划内学生开展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并带领他们开展科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 促进国际交流,引领学科前沿知识
学院积极帮助并支持学生参加国际暑期学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暑期科研等,增加与国际活跃学者的联系与沟通,为学生将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6. 开展暑期学校,培养跨学科交叉人才
基础数学方面,北京大学联合日本东京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共同举办国际本科生暑期学校,开设前沿课程,邀请国际一流授课教师,开拓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应用数学暑期学校已开设23期,课程涉及统计、计算、数学及物理等若干交叉学科领域。
7. “3+X”项目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连贯性,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院推行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培养新模式,2019年,启动“3+X”项目,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打通,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北大数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体系,充分利用数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合作优势,合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强化院系自身硬实力。在持续夯实数学学科基础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注重拓展学生的全球学术视野。加速推进世界顶尖一流学科建设,重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科研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强化基础研究能力与前沿探索精神的协同培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学术领导力的数学学科未来领军人才。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