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2025北京高招志愿填报变数增加!一模后如何利用成绩选专业、定志愿?
志愿填报     更新时间:2025-04-20 浏览量:7 次

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考陆续结束!朝阳区、丰台区、东城区高三一模区排也已陆续出炉~,一起来看下吧。

 

2025北京高招志愿填报变数增加!一模后如何利用成绩选专业、定志愿?

高校掀起专业调整风暴

  2025年高校专业调整进入白热化阶段。

  复旦大学率先宣布将文科招生比例从30%-40%压缩至20%,转向“新工科”与交叉学科建设,将原来的工科学院全部拆分为6个创新学院,形成文理医工“四轮驱动”格局。

  另一顶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同样拆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与感知学院、计算机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4 个新学院。

  不久前,北京大学撤销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新增工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这一调整通过细分学科群,强化了工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培养“专精尖”人才提供更清晰的路径。

  而推动这轮专业调整的原动力,是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相关“学科融合”“布局急需学科” 要求。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AI、半导体等领域人才缺口超500万。本轮高校专业调整的本质,是从“学科本位”转向“需求本位”——当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竞争成为大国较量的主战场,顶尖大学必须承担起核心技术突破的使命。

  在工科专业调整的同时,文科生的规模正在减少,或者可以说将大幅缩减。

  放眼全国范围:山西、云南、内蒙古等10余省份明确要求提高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新增专业聚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新兴领域。多省明确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布点占比需超50%。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高校扩招潮中,招生计划也多数被理工科占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6所“双一流”官宣扩招本科生,扩招人数从数十到300多人不等。

  但除了中国人民大学表示将加大中国古典学、涉外法治(“小语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文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及湖南大学将加大“新文科”培养规模外。其他“双一流”扩招方向主要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即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科或交叉学科领域。

  压缩文科计划的原因也许能从就业数据找到端倪。

  以麦可思发布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为例。对于2023届全国本科毕业生,从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等不同维度来看,人文社科类专业均表现一般。例如在月收入50强专业中,人文社科类专业仅占个位数,且排名在30开外。

  2025年就业数据显示,AI行业应届生平均起薪28.1万元,远高于文科专业7.2万元,差距约为3.9倍。

 

2025志愿填报变数增加

  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只是专业调整的催化剂,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不仅重塑产业,更颠覆教育逻辑: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60%职业将受AI冲击;而一些新兴职业如“AI提示工程师”“数字策展人”崛起,要求从业者具有文理交叉能力。

  志愿填报对于2025年的高考家庭来说变得更难,如何选择高考志愿,才能跟上加速发展的科技和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考生和家长面临三个难题:

  1、 信息爆炸与政策多变:

  高校专业大幅调整,家长难以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如复旦大学“AI+学科”双学位项目);新专业没有往届信息可参考,对多数家长来说今年的志愿就像“薛定谔的猫”;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多元录取渠道规则复杂,很多机会甚至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已迅速消失。

  2、文理界限模糊化:

  传统文科向“数智+”转型,如武汉大学开设“文化数字化”“科技考古”微专业,要求考生兼具人文素养与技术基础;

  热门工科(如人工智能)需数学功底,部分院校要求选考物理+化学;

  学科间模糊的界限让考生和家长感觉“雾里看花”难以下手。

  3、职业前景不确定性:

  AI技术加速迭代,当前热门专业可能几年后就饱和(如基础编程岗);

  如何选专业才能增加“不可替代性”,哪些专业“抗风险”能力强?考生和家长都心里没底。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