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山东管理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打造“智能+”学科专业特色,培养新工科数智人才
高校动态     更新时间:2025-04-15 浏览量:5 次

  在人工智能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山东管理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紧密对接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十强产业发展需求,多学科交叉、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学科专业特色,有效解决智能类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培养具有“守安全、善沟通、强技术、能创新”特质的新工科数智人才,为山东省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学科交叉,打造“智能+”特色方向。面对传统工科升级与新工科建设的双重挑战,学院以“智能+”为突破口,推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公共管理多学科交叉融合。建有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感知与智控山东省高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安全生产风险监测与数据治理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厅级科研平台5个,形成“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安全”“智能应急管理”等特色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实施三类贯通:一是通识教育课程贯通劳动安全、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二是专业课程贯通多学科交叉专业素养;三是选修课程贯通数字化与智能化素养。

  产教深度融合,构建“1+3+N”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与华为及其生态伙伴共建山东省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构建包含不同行业场景的“1”个智能人才培养生态,搭建智能产业人才培养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培训教育高地,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将产业生态国产核心技术融入课程、教材和平台,建设“3”类教学资源,即学测联动的AI教材、基于图谱的AI课程,虚实结合的AI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智能化研学育人环境。围绕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方向,校企共建“N”项产业案例库,实施“分层递进、项目贯穿”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课赛融合,培养四维特质人才。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目标,构建“一二课堂互动”、“课内课外融合”多层次育人体系。建设“2类竞赛+1科协+1星光学堂+1产业学院”驱动的科创及竞赛平台,每年面向大一学生举办“挑战极限 纸桥承重”大赛、面向大二、大三学生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积极为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做好培育;加入星光学堂,实施专创融合教育活动;以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及劳动安全使命感为切入点开展专业思政工作,举办“劳模大讲堂”“工匠进校园”等劳动特色活动,培养具有“守安全、善沟通、强技术、能创新”特质的新工科人才。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智能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省级青年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厅级科技奖8项,1项案例分别入选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解决方案。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自主技术为支撑、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特色培养范式。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62项、二等奖112项、三等奖210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2项,省级26项。

  学院为山东省信创和智能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工程人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增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明显成效。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化“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