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高考倒计时!高三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指南
高考复习     更新时间:2025-04-14 浏览量:15 次

距离2025高考仅剩53天!所有高三生基本都沉浸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经过一轮复习,大家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本知识的内化,初步搭建起了知识体系,基础题已经不在话下,但也面临着高考前的最后一道难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我们能应付所有题目。

要想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弃传统的学习模式,站在更高的上帝视角,以宏观思维指导自己的复习节奏,易单招网小编给大家汇总整理了高中九科二轮复习要点,全篇干货,赶快看看吧!

 

语文

1、多做历年高考中的阅读题

阅读理解虽然在高考试卷中占比重不大,但它的题型较为固定,考察模式也较为简单,所以多做一些,这块分数还是能够稳拿的,建议大家将近五六年高考原题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出每种问题的分析角度、作答要点,并能够熟练的迁移运用。

2、注重课本中文言文、古诗的知识积累,加强名句默写练习

文言文阅读是一种能力,冲刺阶段,我们要把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再认真背一背、记一记,重点实词意义的理解、典故的含义、特殊句式的辨析、基本的文化常识积累,这些知识能力都是会在高考试题中体现的。对课本中这些内容越熟悉,在考试中遇到相关内容自己反应的就越迅速越准确。

对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要熟悉诗句内容、情感、艺术手法,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也是常考的题型,涉及到考纲中的诗歌时,是要凭借自己对原诗的记忆来答题的,所以,这段时间,要对课本中的诗歌再加深印象。

3、加强审题和列提纲的练习,提升快速构文的能力

临近高考,写作水平很难在短时间有大的提升,但审题准确、结构清晰还是会让作文水平有个稳定的发挥。建议考生,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多加强一些作文审题和写提纲的练习。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多关注一些时代感强的材料。

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建议考生不必死记各种所谓的“类别差异”,考场上牢牢记住“审清材料+审清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情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考场作文的要义。

4、考前作业不太认真,主观题采用简答方式

考前时间紧迫,语文主观题作业可以采用只答关键词的方法,具体分析可以省略。特别提醒,在回答关键词时,要尽可能的多例举答题的高频词语,正确使用术语,只有关键词语丰富了,答对题目的机率就提升了,所以,看似简答,但分析能力和思维训练反而是加强了。

 

数学

1、明确知识网络和高考重点,进一步熟练常用数学方法

数学考试成功的秘诀不是把每次考试的难题全部做对,而是在所有基本题和中档题上做得滴水不漏。高手之间的较量在于细节,只有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对数学基本知识有深刻理解和领会时,才能成功。

2、积累并回顾经典真题,整理反思错题

练习经典题和高考真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是除了真题以外,教科书里的习题也可以看一下,课后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都埋藏着考察的重点。

此外,重新梳理积累的错题,看题时要思考解题思路是怎么形成的,原先的错误如何避免。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分析这些题考察了哪些知识及用法,对于这个用法是否已经掌握,将其完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3、注意加强应试技巧的训练

考试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的,这就要求考生在考试中不但要会,而且要对且全、全而规范。尤其是要注意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要做到符号准确,逻辑严密,更要重视计算的准确和数据的处理,高考时一个小错误,很有可能让你错失去到理想大学的机会。

冲刺阶段,我们会有很多模拟考试,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乱了方寸,也不因成绩好而沾沾自喜。将每次考试看成机会,看成挑战,就能放松。沉着镇静、适度紧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4、找到自己的复习节奏,不要随大流

考前一百天,每个考生知识梳理的顺序和练习的选择上应该针对自己薄弱项目来进行,有的放矢。平时考试120分以上的同学可练一些难题,90—120分间的同学在概念、方法、计算上下些功夫,90分以下的同学更要重视基础。

 

英语

1、多输入地道英语,培养语感

我们都明白语感对于英语试题的重要性,大量的听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加强对英语表达的敏感度,语感也会随之增强。接触和熟记各类文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法,语言的输入有很多种形式:看报刊新闻,听时事要点、名人演讲,读背时文美文、教材课文……

2、完成词汇、语法的查漏补缺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科的基础,近两年高考对词汇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在复习考纲要求的3500词汇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准确记忆高频词汇的意思,更要熟练掌握核心词汇的用法。尤其注意词形转换,动词短语,介词搭配,不规则动词变化,同近义词辨析,一词多义,常用句型等基础知识。

对于易忘和易混淆的琐碎知识点,可以用背默的形式将它们系统归纳到笔记本上,每天进行反复记忆,直到高考,而最后一个月对于语法的复习,则在于对核心语法知识的系统掌握,如:复合句,时态语态及非谓语动词等。可依托历年高考题中出现的语法知识点,对知识脉络再次进行梳理,查漏补缺,看是否真正掌握,不可多做偏题怪题。

3、针对性训练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占据了英语试卷的半壁江山,所以,提升阅读理解题目技巧应该占据我们复习的重要部分,建议从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阅读一些词汇使用地道、语篇结构清晰、内容有深度且不同题材的语篇,话题可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技、生物或广告类。如,新近做的阅读或完型试题,或是时文美文等,以保持对语言的敏锐感。

其次,每周保证练习3-4套高考阅读真题限时训练,增加做题感觉。完型可通过专项训练来提高,一次性连续做3--4篇,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通读文章,领会大意,瞻前顾后,通过上下文语境的暗示来选择答案。切不可受到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将每个空都依据汉语意思进行选择。

第三,习题完成之后的总结归纳也尤为重要。要根据正确答案的思路来调整自己,设法从命题人角度去深度理解试题,找出“题点”,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将文章中使用地道的词句,及涉及熟词新意、常错搭配等句子摘抄下来,反复记忆。

4、练习多种文体的写作,积累几套模板

近几年高考均采用了应用文的形式,所以一定要多练习写作,积累几套模板,比如:书信类、通知类、说明介绍类、活动安排类等。练习中注意书写规范,卷面美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平时可以按话题多背范文,甚至可以改写范文,多积累话题词汇和句型。在备考过程中,还可加大阅读与中国特色文化有关的文章,这是近几年的命题大趋势。

 

物理

1、把握高考命题脉络,有选择性的做题

高考物理的考察主要以力学和电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为主,命题模式突出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的分析;突出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作用;突出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突出对考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考查。

明确这一点后,大家在练习时就要做到有的放矢,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弱势,是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还是选做题,在有限的时间复习中,要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

不宜选择大量的难题、偏题和怪题进行练习,也不宜无目的地练习,建议考生认真、规范、定时做几套完整的高考真题或仿真题,找到高考的感觉,抓住高考命题的特点,特别要重视做完卷之后的总结反思,找准薄弱环节,对易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减少高考时的失误。

2、总结解题思想方法,熟悉典型的物理模型

解物理题的实质就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化的模型,然后应用物理、数学知识求解,考前一个月内一定要把等效法(如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内阻)、对称法、补偿法、图像法、解析法、极限法、特殊值法、微元法、放大法等解题方法都复习一遍。

熟悉典型的物理模型及由此得出的二级结论,使用时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同时还可以快速打开思路,主要有:绳与杆模型、弹簧模型、滑轮模型、斜面物块模型、等时圆模型、类单摆模型、类平抛模型、简谐运动模型(对称性)、等效电源模型、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磁场中运动模型、导体棒或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模型等。

3、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规范解题步骤

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做到一边读题一边画图(情景图、受力图或v-t图),牢记三种观点:运动和力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之后针对不同阶段选择对应的规律列方程求解。列方程时要做到:一是明确对谁、在什么过程(或什么状态)、用到什么规律。

二是要根据公式和已知量符号、未知量符号列出与原始规律公式相对应的具体形式,而不是移项变形后的公式;三是要依次求解或联立求解,而不要写连等式或综合式子,否则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要做到会做的题得满分,难题尽量得分。

 

化学

1、看教材,选做课后题

很多同学都觉得课本内容浅,实则不然,很多高考试题就是直接摘抄课本中的一段文字,这就有不少同学不会做,但看书要有技巧,建议大家通过做题发现漏洞时查阅课本,有计划地把教材过一遍,重点看课本中的实验、小知识卡片、有价值的课后题。如果仔细看一遍教材,会发现有不少曾经见过的高考题,甚至有些课后题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出来的。

2、明确高考试题特征,做到心不慌

每一年的高考题,化学试卷中四道大题都会有让同学们感到陌生的内容,这就极不利于发挥水平,但事实上,高考的难中易比例一直是5:3:2,很多同学在考前一个月应该重视中等及以下难度的题目,而不是去钻研压轴题,压轴题应该是拔尖学生的菜。

 

生物

1、回归课本和错题反思相结合

生物的主干基础知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以做好基础题,拿足基础分,是保证和争取生物高分的基础。建议同学们按计划参照课本目录默写每一章节的知识网络,找到遗漏点。

结合错题反思进一步查找遗漏点,完善跨章节的横向知识连接点、完善知识网络;通过错题反思,找到知识点和高考理综生物四项能力的结合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课本核心概念、原理等关键词、结论性语句,力争基础分不丢分,打好基础分保卫战!

2、加强限时训练和理综模拟训练

关于做题建议同学们抓住三个关键词:限时、审题、思路。限时是全真模拟高考的保证,限时才能兼顾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审题要画出试题卷关键词句,重要已知条件,避免遗漏;要审清题意,力戒思维定式错误解读;审清命题人命题意图,运用哪一部分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解决什么问题。每一次训练都要做反思和总结,找准失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根本性解决问题。

政治

1、以考纲为抓手,再次夯实基础知识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需要高强度记忆的科目,所以我们平时都在进行大量背诵,但是到了现在,高强度背诵的效果已经不会太好,毕竟人脑是有疲劳期的。

这里建议大家以考纲为抓手,再次查找知识点里掌握的不到位的、思考的不深入的地方,尤其要注意考纲里列出而课本里并未详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课本知识的跨单元整合,有的则是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既要准确记忆学科术语,用词规范,又要掌握新的背景、措施、目的和说法。

2、规范练习,提高应试技巧

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应试技巧,剩余几十天里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执行力,把既定的应试策略不折不扣的运用到高考考场上,常用技巧有以下几个:

时间控制:一分钟一道选择题,七分钟一道主观题,遇到拦路虎绝不恋战,把自己能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手。

客观题精准度控制:准确排除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

主观题角度控制:井式、链条式、广角式答题思路要根据材料与设问准确定位。

记住!复习中的反复训练就是为了让我们坐在考场上所做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理性的。

 

历史

1、回归课本,认真研读三本必修教材

高考历史试题主要侧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虽然很少直接考教材上的内容,但是以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基本的史实和主干知识不清楚,就很难对高考中的所谓新材料,即我们不知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也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在制定计划时,要根据教材的总页数确定每天看的页数。看课本,第一要面面俱到,教材的文字、插图、注释,前言、目录、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等都要看;第二当然要重点看,侧重背目录、本课要旨和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也即教材的核心内容、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对于高考中长效热点的章节要重点看,高考不经常考的章节不必花费更多时间,甚至要果断舍弃。

2、认真研读高考试题,把握高考试题特点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建议同学们最好横向的比较近3至5年的高考试题,看看这道试题考查的考点、命题思路、试题特点等。对于主观题,最好还要结合评分细则,仔细地研究一下答题的思路和语言的不同表述等。一定要搞清楚是知识性的错误,还是思维性的错误,前者要通过看教材记清楚史实,后者要根据参考答案细则,理清试题考查意图和答题思路,总结类似试题的答题套路。

3、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高考模拟考试

最后几十天的模拟试题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时间的分配,在疑难棘手的问题上,切记不可恋战,果断放弃,或者暂时选择一个相对正确的选项,继续进行下一道试题的解答,争取会做的必须做完,保证得分效能最大化。

 

地理

1、研读考题,提升复习备考效率

通过研究近三年高考真题,熟知高考试题特点,明确高考所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广度和深度,领悟命题主旨与理念,体会并整理每一个考点在高考中“曾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考查方式及应对策略,同时还要认真分析、研读试题答案,从分析设问入手,找出设问中的核心问题、限定词、行为动词。

由核心问题和限定词,确定答题方向,筛选知识体系中与之有关的有效答案,领会答案所蕴含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其次再根据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和分值大小,思考答案的详略。例如:指出、说明、分析、对比、阐述等行为动词要求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表达深度就会有很大差异,答案的详略自然就有所不同了。

最后还要关注高考试题答案的表达方式和分值的设定,争取做到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语言规范、简练,切忌答案越多越好。

2、限时训练,及时查缺补漏

文综类的科目,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时间,所以限时训练应该是大家这段时间要做的,采取单科小套和文综大套穿插进行的方式,每一次练习都要有时间意识,根据题量多少先预设做题时间,一旦开始做题就要全身心投入,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提高效率和质量。

训练之后的答案订正和反思至关重要。选择题所反映出的知识漏洞要有针对性的及时回归文本进行复习强化。针对综合题答不全,得不了满分的现象则要从思维方向的正确性和思维体系的全面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和完善。练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订正和反思才是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重要环节。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