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扩招100人,全员AI教育!强基新增3个专业!
高考政策     更新时间:2025-04-14 浏览量:3 次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浩宇做客新华网2025高考情报局,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2025年招生政策与教学特色等情况。跟着易单招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今年北京理工大学招生政策吧。

 

Q1:请您简要介绍北京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

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增强核心驱动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将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延安根正、军工魂红、领军人强”是近年来北理工蓬勃发展、广大师生求实奋进的真实写照,具体体现在:

1.底蕴深厚延安根正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学校1949年随党中央迁入北京,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是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大学,全国第十所进入“985工程”,首批进入“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2.为国铸剑军工魂红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学校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曾创造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学校始终发扬精益求精的军工精神,军民融合发展,在“国家大事”中书写着精彩的强国答卷,为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3.跃升发展领军人强

近年来,学校正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各项办学指标非线性型跃升。

在学科方面,学校“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稳居国内前列,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7项。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连续发表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学校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跨越提升。

在师资方面,“十三五”以来,学校院士增选不断线,新增选两院院士8位,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人,连续4年年度新增国家级人才超过100人,其中自主培育占半数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达25%,一流师资量质齐升,高端人才荟萃。

在对外合作发展方面,学校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珠海校区高质量建设发展,在以上区域均设有校区或者研究院。今年2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在珠海揭幕,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医工交叉融合新阶段。

 

Q2:今年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最新举措?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品格的领军领导人才,今年新增多项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1.建立“卓越班”本博贯通培养7年毕业

“卓越班”的学生在大二时可任选全校专业,并在院士团队导师指导下进入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大三起进行本博转段学习,前3年完成本科学业,后4年进入博士阶段学习,7年可取得博士学位。学校党委书记张军院士、校长姜澜院士亲自领衔建立2个卓越班方向,分别为“空天信息卓越班”“激光智能制造卓越班”。(学生也可自主选择其他方向)

空天信息卓越班:打造天空地协同探测人才培养专班,面向空天、海洋等领域,培养面向探测方向的双领人才。实行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进入“天基智能信息处理”“临近空间环境特性及效应”“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学习科研工作。实行全国际化教育,依托留学基金委等机构专项,在国际重点区域推进,实现跨校学习经历、高水平竞赛参与度和高水平海外交流100%全覆盖。

激光智能制造卓越班:打造激光制造人才培养专班,培养具备跨领域整合能力与卓越创新精神的未来高端制造产业双领人才。实行跨校联合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可进入清华、北大等5所学校开展学习科研工作,共享7个A+学科、6个国家级实验平台、6个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做到“课程共享、学分共认、平台共用、学生共导”。实行实战化培养,以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为牵引,推动“科研成果进教材、科研装置进实验、科研案例进实践”,实现科研教学一体化,全面提升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

学校通过“四融四柔”的举措来实现学生全维适配化和深度定制化发展。具体来说,是学科专业融合、书院学院融合、多地校区融合、国内国外融合和柔性学制、柔性课程、柔性学分和柔性培养。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允许探索试错,为学生创新探索解除枷锁。

此外,针对“卓越班”,学校正与香港大学探索本研贯通联合人才培养项目,请及时关注学校最新招生咨询。

2.建立“智能班”与“领军班”

今年学校还将在徐特立学院增设两个特色班,分别为“智能班”和“领军班”。

(1)建立“智能班”,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是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学院共建单位、首批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首批自主智能机器人协同育人基地、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工智能(F06)唯一基础科学中心等,依托12个全国首批平台,学校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对“智能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

北理工人工智能学院设置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类脑智能、群体智能、智能安全与反智、智能技术及应用五个学科方向;更侧重以学科交叉筑基‌,依托兵器、控制等A+学科群,将人工智能理论学习与海洋科技、空天信息等专业应用场景深度耦合,学生可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实验平台中开展实践训练;‌更强调以产教贯通赋能,依托学校与华为、百度等十家企业共建的10个联合实验室,和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大模型、+系统的4个实训平台,用“理论授课、场景拆解、工程反哺”的方式进行迭代赋能,为国家AI领域发展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拔尖创新人才。

(2)建立“领军班”,锻造战略科技领军者和卓越工程师

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建设单位,招生规模获批数量居全国前列。“领军班”采用本研贯通的培养模式,最大亮点就是校企深度融合,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信集团等25家大型集团企业开展联合培养。班级依托校企合作项目,通过校企导师协同育人,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学习、实践全过程。学生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就可以进入国内大型集团、顶级研究院所开展工作,同时获得专项资助,最高可达每月1万5千元,毕业后优先入职工作。

3.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是全国首批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6所高校之一,获批招生人数100人,重点培养面向低空经济发展战略需求的拔尖人才。

本科招生方面,“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宇航与机电类”大类招生,设“低空技术班”,该班保研率为50%。该专业聚焦于低空飞行器设计研发和低空交通空管等技术领域。

该班师资团队强大,由张军、胡海岩等7名两院院士领衔,以国家级人才为骨干,行业专家为辅助支撑;构建“学校-书院-学院-国家级科教平台-企业”多方协同的培养机制,重点依托中国-阿联酋智能无人系统“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陆空基信息感知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教平台,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科教资源保障;与低空技术相关的航空航天等国家科研机构以及龙头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习实践机会。

4.实行全员AI教育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由学校张军书记牵头建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学校为全体在校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以期促进学校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素质的提升,引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发展。通过大一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面向理工管文不同学科的分层次、分模块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并融入智能化教育模式,建设24小时数字助教老师,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

面向大二学生开设人工智能辅修专业、面向“法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部分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双学位项目等三种形式,使学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相结合,成长为懂得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为未来职业发展建立竞争优势。

在所有专业开展AI+专业的专业升级,各专业设人工智能融合课程,将各学科领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运用方法融入本科教学。

 

Q3:学校今年招生政策如何?

北京理工大学一直坚持以考生为本,被学校提档的全国各省份普通批次理科考生,若填满专业志愿且不重复,体检符合国家要求,我校承诺不退档、不调剂,在大类分流时实行学院任选。学校对考生设各类优惠政策,具体招生政策可联系当地招生组老师咨询。

 

Q4:学校今年在招生计划上有哪些变化?

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将继续扩招100人,新增计划将投入到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低空技术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招生上。

今年还有两个变化:

强基计划有3个新增专业机器人工程(数学智能科学方向)、微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电子科学方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具体请关注即将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北理鲍曼联合学院今年将首次在珠海校区进行培养。

 

Q5:学校就业情况如何?

毕业生竞争优势明显,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广阔,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8%。毕业生以北上广深等城市就业为主,超70%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建设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

本科生毕业深造率达72%,保研率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34%毕业生去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科研机构工作,另30%毕业生到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和制造业企业工作,21%就业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高校等教育行业。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