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强基计划备战有哪些经验借鉴?今天孙同学的真实经历:他在刚进高中时开始学习数学竞赛,高三后期总分进入全校前十,一模二模数学均为全校第一,镇江前十,但他却因总分差距未能入围强基计划,通过这些经历,最终以高考653分上岸东南大学!通过竞赛他培养了哪些技巧值得学习?考生家长通过他的校测与高考复习经历能学到什么?目标2025高考及低年级考生家长,赶快来看!
刚进高中时,我的成绩在班级中游,没有突出学科,智力水平肯定也没有那些大佬高,但我还是学习了数学竞赛——不为什么大奖,只是思考本身很有趣,而且这段经历的确提升了我对课内问题的思考能力。
高三后期,我的总分进入全校前十,一模、二模数学均为全校第一,镇江市前十。我的其他科目并不突出,但是每次都能凭数学成绩提升排名,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重要性。
由于不大擅长其他学科,所以我想主要谈谈数学学科的学习。如今,新高考模式下,数学的考核越来越灵活,题目分值越来越大。高中生该怎么办呢?我结合自身的体会,归纳了以下几点:
1、思考更加有用
思考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或许因为自己平时对某道题目的进一步思考积累了经验,在考试中偶然发现某道题似曾相识,便能一气呵成做出来;亦或考试中能借助类似经验轻松再上一个台阶,发现“新大陆”,轻松做出超难题目。
当你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思考时,可以试着查几篇相关文献,学习他人对高中解题的研究、推广,并尝试自己动手推导,从中体悟思维发散的过程,研究明白他们文献中的问题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久而久之,当知识积累得足够多时,自己也会试图迁移,对一些题目产生自己的想法。注意,这里并不是鼓吹一些奇技淫巧,而是鼓励研究别人对题目的推导过程,至于推广出的结论是否要记住,取决于个人情况,重要的是思维过程(当然,适当记住一些小结论会很节约时间)。
我在高中初期通过上述方式研究了很多数学题目和公式理论,到中后期便开始自己思考题目了。当自己利用几天课余时间的思考发现又一个新方法、新结论时,就像是又占领了一片土地,成就感十足!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竞赛、强基方向知识会对高考起一定的积极作用。高联一试的学习确实为我对高考内容的思考又打开了一扇大门,脑子里总会冒出一些想法,虽然很多都被自己推翻了,但证明或证伪的过程真的很锻炼人。
而且,平时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越来越活的新高考中站住脚跟,看见新题时不再迷惘,而有破开层层迷雾、看见胜利曙光的信心和决心。
2、基础更加重要
唯有学科基础打得牢,才能应对灵活多变的题目。题目越来越活的背后,是对思维的重视,更是对基础的强调。高考不是竞赛,一般的题目对思维的要求并没有特别高,因此掌握了基础题型后,在试卷上总能看到平时见过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这并不是在鼓励盲目刷题,而是强调把各类题都见过、做好,并保证之后遇到类似的题目都能有思路。平时熟练掌握各种基础题型的方法,并对内容进行进一步思考以锻炼思维,这是在考场上能够游刃有余的一大法宝。
基础的不止有题型,更有对过程书写的把握。平时练习大题时,一定要关注答题步骤的书写,这一点相当重要。大题分值加大,不仅可以是小问变多,亦可以是步骤分占比更重,虽说正确率是王道,但大题不仅包含了答案,更是强调步骤书写,对数学步骤的书写也是数学的重要部分。
3、策略更加讲究
简单来说,这一点格外明确:高考中一定要稳扎稳打,先确保拿到应该拿到的分数,再去思考那些难以解答的题目。不要为了攻克某一道难题而在考场上耗费过多时间,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如果仅凭这句话,在考场上还需要花时间去分析策略,显然是不划算的。
所以这句简单的话背后包含了许多深意,它其实并不简单。自己能拿到哪些题的分数,没做出来的题会有哪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乍一看就没思路”“做了半天还没做出来”等情况),这些没做出来的题应该如何标记,最后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处理。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在无数次考试后的复盘中逐步分析和调整,最终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应考策略。
调整状态也是策略的一部分,新结构的数学试题很看状态,其对于成绩的影响可以达到三四十分(因为状态不好,连环犯错的情况是又多又离谱的),所以无论如何,请调整好状态,小心又自信。具体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我喜欢在每次考试数学前的晚上选一套小题做限时训练,并在数学考试之前找一两道大题练练手感。
我一般在平时不重要的周考、月考中探索新的策略,在重要的考试中使用已经探索出的最好的策略,我想这可能是平时数不清的考试接踵而至的一个重要意义吧。
强基学习过程
我学习了奥赛基础班、强基考前冲刺特训班。老师每讲到一个模块,都会先提炼出这部分的精华,用通俗的语言向我传授高深的知识,然后在做题的实践中带领我一步步领会要点。而且老师每次选的题目都非常有意义,讲解非常清晰,还能在课堂上对同学们共同性的发问不厌其烦地做出详细的解答,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是非常友好的。
跟着语文老师,我不仅学了强基校测的语文考点,还深度学习了文言文、古诗文等内容。跟着老师的步伐,我徜徉在古今文学中,让我一个纯理科生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老师总能由一个小词散发开来,讲到历史、讲到文献,让人惊呼:这才是语文!
强基入围失败原因复盘
只可惜,由于在高中初期未打牢其他学科的基础,我到了高三想在总分上实现飞跃属实困难,我未能入围强基计划。但是,不遗憾这些东西未能用上,因为老师的课非常精彩,从中学到的东西对个人思考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这能从根本上锻炼新高考模式下的数学解题能力。
不过,强基计划未能入围也给了我一个启示:高中的单科霸王确实不出众,总分是六科的事儿,且一味的追求校测的学习而轻视占比85%的高考分数是一个并不明智的策略。在高中阶段,想取得高分,一定是各科不差,而不是只一科强。这是入围强基计划校测的第一步。
原本百般推脱,认为未能入围是件很丢脸的事,认为没什么值得分享的了。但后来我想到,成功者口中道出的是经验,而我口中道出的应当是教训吧。这个教训一经道出,便不想成为你的教训,而想在你的努力下,转为成功的经验。祝看到这里的你一切顺利,不负梦想!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