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本科阶段设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海洋科学与技术入选强基计划培养,接下来跟随易单招网小编一起了解相关专业实力、培养特色以及就业前景等信息。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1975年创建的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目前,全院共有本科生127人、硕士生169人、博士生178人,教职员工142人。学院现有海洋科学与技术和地球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授41人,副教授37人,讲师4人,实验技术人员14人。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优秀教师队伍。在学术方向上,围绕“气候演变热带驱动”和“西太平洋地质演变”两大长期学术目标,形成了“古海洋学与古环境”、“深海沉积学”、“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大洋岩石圈演化”和“油气资源与勘探”等五个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学院以国际一流学科为标准,围绕国家海洋和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大科学工程,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等国际和国内重大海洋科技任务带动,开展国际前沿的海洋科学研究,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面向深海、以海陆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为特色的世界一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承担了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如: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大型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唯一在建的大科学工程“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深度参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近年来在南海连续实现了IODP 349、367和368/368X三个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大洋钻探航次。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实验室以海洋及相邻陆区的地质与环境演变以及海底资源为总目标,以与国际接轨的深海基础研究为特色,重点开展西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化研究。借助国际大洋钻探、海底观测等大型研究计划和平台,实验室突出“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实现海洋与陆地结合,古代与现代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学科发展之路。实验室坚持国际化发展,依靠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和学科的交叉渗透,探索和发展海洋科学研究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实验室以古海洋学与古环境、海洋沉积学、海洋岩石圈演化、油气资源勘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底过程与观测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依托大洋钻探和海洋观测系统等平台,瞄准地球圈层系统和海陆相互作用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时空尺度的基础研究,并致力于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及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实验室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深海基础研究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担负起我国深海科学教育的社会责任,提升公众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意识。
作为与国际地球系统科学前沿接轨、以海陆结合为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同济大学海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学院和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海洋科学与技术高度交叉、实践教育和国际化教育为特色,培养面向未来国家科技战略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掌握海洋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地球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能够在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海洋信息技术和海洋观测技术等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从事教学、科研、试验分析、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同济大学“基础学科( 海洋科学 )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计划,秉承“个性发展,性格塑造,独立思考,探索实践”的培养理念,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大师级师资,通过提前接触科研前沿和国际前沿的培养过程,旨在为培养未来海洋科学的“大师级”人才奠定基础。
学院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活跃。已与德、法、英、澳、荷、加、美、日、俄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多层次、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法国里尔一大理学双学士、双硕士项目、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2+2双学士项目;与德国不莱梅海洋研究中心、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优秀本科生参加了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的联合毕业设计,70%的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过国际学术交流,学院吸引了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在国家将能源作为今后发展重点的背景下,学院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有用人才,近半数的学生可获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少数优秀毕业生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部分学生通过考试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者出国深造。
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包括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地震局、勘察设计院、环境资源部门、信息软件公司、海洋工程公司、专业领域跨国公司等,从事科研、生产、技术研发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面向国家需求和未来学科发展需要、具有坚实海洋科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可以引领海洋科技发展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本科阶段本专业目前设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海洋科学方向
海洋科学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历高、国际化和知识结构一流的教师队伍。依托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流学科建设,本专业领衔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南海航次研究,主导“南海深海过程演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承担一系列重点项目及国家973计划、重点研发专项。专业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与教育,推动“深潜”、“深钻”、“深网”的科学应用,强调海洋与陆地结合、现代过程与地质记录结合;在解决国际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关注国家深海、深空、深地、油气资源开发等重大战略需求,倡导产学研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地球科学概论》、《海洋地质学》、《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化学》等。此外,本专业还开始了《地学认知实习》、《海上综合实习》和《地学综合实习》等实践类课程,丰富课堂理论知识。本专业方向非常注重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已与德、法、英、澳、加、美、日、俄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毕业生主要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毕业生就业范围包括国家海洋局系统、国家石油系统、各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勘察设计院及环境资源部门等单位, 从事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
海洋技术方向
立足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以海洋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为培养特色,培养能够胜任海洋技术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设计研发、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跨学科海洋技术人才。
以“厚基础、强能力、突特色、重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开展课程设置。分设“海洋观测技术”和“海洋信息技术”两个课程群,供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深入研读,学有所长。
拥有国家一流课程《海底科学观测网组网观测虚拟仿真实验》,上海市一流课程《海上专业综合实习》,上海市重点课程《3S导论》、《海洋工程环境》、《地球科学概论》,同济大学重点课程《海洋技术导论》、《海洋流体力学》、《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传感器网络》,同济大学交叉课程《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在海洋的应用》、《海洋信息基础与控制》等优质课程。
培养过程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希望学生在毕业五年后能够成长为海洋技术相关领域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在2022年首届毕业生中,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达80%;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研究生比例达73%,其余就业学生以上海市工作为主。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