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招欢迎您!

易单招

  • 学校
  • 文章
  • 专业
  • 专题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高考志愿如何选:电子信息vs自动化vs电气
志愿填报     更新时间:2025-05-15 浏览量:8 次

三大热门专业: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电气信息家族”,在“新基建”“双碳战略”“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电气类专业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之选。它们同属“电类”大家庭,既共享扎实的理工基础,又各有专攻方向。对于高三考生和家长来说,不必被专业名称“细分”困扰,关键是抓住核心差异,结合自身兴趣与规划理性选择。

 

三大专业的“共性底色”

课程体系:前两年“通识教育”高度重叠

三类专业大一、大二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几乎一致,均以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物理(大学物理、电磁学)为基石,必修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C语言/Python)等核心课程。例如,自动化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专业的“信号与系统”、电气专业的“电机学”,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建立在“电路与系统”的共同逻辑上。

 

升学路径:跨考、保研“无障碍衔接”

由于基础课程相通,三类专业在考研、保研时可互相跨考。例如,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可报考自动化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方向,电气专业学生也能转向电子信息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研究生阶段,学科交叉更为明显,如“智能电网”融合电气与自动化技术,“物联网”结合电子信息与控制理论,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反而成为跨学科深造的优势。

 

三大专业的“个性标签”

电子信息类:聚焦“弱电与信号”,做信息世界的“传输者”

◆课程侧重:以“弱电”为核心,研究电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与应用,核心课程包括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例如,5G通信、卫星导航、传感器网络、芯片设计等领域,都依赖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与处理。

◆适合人群:喜欢“软硬件结合”,对通信技术、芯片设计、智能设备感兴趣的学生。相比其他两类专业,电子信息更偏向“纯软”或“轻硬件”,工作环境多集中在研发岗、技术岗,适合对机械部件兴趣较低的学生。

 

自动化类:专注“控制与系统”,做工业智能的“设计者”

◆课程侧重:以“控制理论”为灵魂,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PLC编程、机器人控制、过程控制等。例如,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无人系统(无人机/无人车)的研发,都需要自动化技术实现设备的精准控制与系统集成。

◆适合人群:热衷“机电结合”,擅长系统分析与动手实践的学生。与电子信息相比,自动化更注重硬件与机械结构(如电机、传感器),部分方向(如过程装备控制)还涉及机械设计,适合能接受工业场景(如工厂、设备现场)的学生。

 

电气类:深耕“强电与能源”,做电力系统的“守护者”

◆课程侧重:以“强电”为特色,研究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与应用,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工程等。例如,国家电网的输电网络、发电厂的机组控制、新能源(风电/光伏)的并网技术,均是电气专业的核心应用领域。

◆适合人群:对“能源与电力”有兴趣,能接受传统行业与新兴领域结合的学生。电气类专业与电力行业深度绑定,就业集中在电网、发电企业、电气设备制造(如西门子、ABB),但也可向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储能技术等领域拓展。

 

全跳出“细分纠结”,关注四大核心

①兴趣优先:明确“弱电/强电”“硬件/软件”偏好

◆想从事通信、芯片、智能设备→选电子信息类;

◆想研究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集成→选自动化类;

◆想进入电网、能源、电力设备行业→选电气类。

 

②院校层次与行业资源:“平台”比“细分”更重要

◆电气类:优先选择“四虎二龙”(清华、华科、浙大、西交、华北电力、武大)及原电力部直属院校(如上海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电网校招更青睐这些院校。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985/211院校优势显著,行业头部企业(华为、中兴、大疆)更注重院校学科实力(如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③升学规划:关注目标院校“推免率”与学科交叉度

若计划读研,优先选择本科阶段课程兼容度高的院校(如综合性大学的电类专业),方便未来跨方向深造。例如,自动化专业学生若本科阶段选修电子信息的“嵌入式系统”课程,考研时可无缝衔接“物联网”方向。

 

④就业导向:研究目标行业的“招聘门槛”

◆电网、国企等传统行业:更看重院校背景与专业对口(如电气类);

◆科技企业、研发岗:更注重项目经验与实操能力(电子信息、自动化对编程、硬件开发能力要求较高)。

 

本科是“通识基石”,未来靠“主动选择”

电子信息、自动化、电气类专业如同“电类家族”的三兄弟,本科阶段的课程重叠度高达70%,差异更多体现在大三后的“方向课”与“行业适配”。对于高中生而言,不必纠结于“细微差别”——扎实的数理基础、对“电与信息”的兴趣,才是学好这些专业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大学期间可通过选修课程、科研项目、实习实践主动探索方向:想搞纯软?多学编程与算法;想深耕硬件?泡实验室练焊接与电路板设计;想进电网?提前关注电力系统相关实习。

专业选择不是“一锤定音”,而是“打开一扇门”。比起纠结名称,不如聚焦院校平台、自身兴趣与长期规划——这才是志愿填报的真正智慧。

高考选大学选专业确实是一件可能影响未来一生的事情,所以家长和考生真的应该认真对待,多多学习,多多关注变化趋势,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