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截止至至5月10日24:00报名结束,易单招网小编分享中南大学六大强基专业培养特色、优势路径,以便考生参考!
专业简介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是研究数学理论并将其知识应用于相关学科的一个专门学科,目前作为基础学科得到国家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学习数学专业相关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与相关学科中的问题的数学一级学科本科专业;旨在培养熟练掌握数学科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受到良好的数学思维训练、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及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和较高科学研究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常微分方程,点集拓扑、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几何。
中南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创办于1985年,现有包括7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专任教师58人,9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本专业先后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强基计划”试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2025年,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并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联合创办“黄昆英才班”,共同探索高层次物理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本专业学生全部实施中南大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满足基本学业要求的基础上,“强基班”学生实施100%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基地班”学生实施60%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超过90%的学生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所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培养未来杰出自然科学家”为宗旨,通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强化科教、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数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勇攀科学高峰的物理学及相关领域领军人才。
培养要求
经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基本实验技能,在理论与计算物理、低维物理与器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能源材料物理领域受到系统的训练,具备熟练运用本领域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器件设计与技术研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专业特色
(1)志趣引领,注重基础拔尖人才培养
本专业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激励学生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特别重视基础应用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2)理工融合,注重学科交叉人才培养
本专业根据物理学与中南大学优势学科如新材料、新能源、信息发展关系紧密的特点,强调物理与材料、能源、电子等工程技术领域的交叉,培养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又有良好的应用技术和动手能力,具有宽口径和理工结合的培养特色。
(3)理实并举,注重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夯实学生数理基础的同时,本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已建有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物质结构与物性检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通过激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探索,开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到公司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效促进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合作育人,注重一流国际化人才培养
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充分发挥海归教师教学潜力,通过英文授课、聘请海外名师加盟专业教学,打造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海外培养与实习基地,鼓励优秀学生通过海外研学或联合培养,综合提升人才的国际化竞争力。
专业简介
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和化工之间的应用理科专业,主要研究资源、材料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化学问题。秉承“宽口径、厚基础、凸特色、重创新”的办学方针,建设世界一流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具有“实干担当精神、社会精英素养、行业领军能力”的理工结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源于上世纪50年代陈新民院士建立的中南矿冶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正式创办于1984年,是全国首批应用化学专业之一,相继融合了冶金物理化学和工业分析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被评为国家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专业(“强基计划”)和省“化学理科拔尖人才计划”建设点;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经7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完善的本、硕、博各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协同中南大学冶金、材料及医学优势学科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有色金属资源化学为主要特色的学科方向,构建了“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以本为本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排名位列全国前3%,所在化学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
本专业拥有包括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南大学)、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现有教职员工110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50人,打造了一支以国家级教学团队为核心的基础课、专业课师资队伍,涌现了多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类人才。专业毕业生质量优秀,就业率高,培养了一大批以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国家杰青黎书华为代表的杰出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模块化设计,设置了专业核心课(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化合物表征方法与技术等)、专业方向课(材料化学、应用电化学、物质分离原理与技术、结构化学等)和专业特色课(能源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工艺、资源与环境化学、配位化学、传感与表面分析等),打造了“金字塔”型专业特色课程群。
专业简介
中南大学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即开展系统的生物学教育,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任邦哲教授、医学遗传学奠基人卢惠霖教授先后创建生化科和生物学教研室。2003年在我国著名人类与医学遗传学家夏家辉院士倡导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基础创建生命科学学院。拥有以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强大师资队伍,拥有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世界ESI排名前1%的优势学科群,全国首批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联合创建生物科学“汤飞凡菁英班”,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开设生物科学(2+2)中英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属全国首批“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首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学生基地(生物科学)。
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系列专业课程。
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一流本科专业”,也是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专业,并于2024年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且两次通过了《华盛顿协议》框架下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该专业也是国家首批博、硕士学位授予专业,拥有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在内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单位,也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拥有以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等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了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国家一流课程3门次,国家精品课程4门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次,省级一流课程4门次和中南金课8门次;并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设有合作办学项目。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和湖南省等重点实验室、中澳及中俄联合研究中心,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拥有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大学生实践平台。
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材料结构分析(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金属塑性加工技术(国家一流课程)、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金属材料热处理(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晶体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化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实践等。
专业简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数值方法及相关的数学理论、软件研发及应用为研究对象的数学一级学科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与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学和控制论等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科学计算、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技术,有一定人文素质,能进行初步科学研究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实变函数、泛函分析以及离散数学等。
针对强基计划学生,在上述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增设: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最优化方法、数据结构。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易单招
微信账号:danzhaobang 复制
易单招合作热线
15996434567
周一至周日:9:00-21:00
2013-2025 易单招,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18060098号-16 |
苏公网安备
50019002502480号
公司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广月路30-06号
报名咨询
官方微信